一 推进绿色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背景、目标和主要内容
(一)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背景
进入21世纪,互联互通和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,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。2013年,中国提出共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倡议后[1],得到全球普遍关注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迅速响应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根据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,以及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,提出的促进世界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。
2015年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,提出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,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。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,加强生态经济、环境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,共建绿色丝绸之路。
“一带一路”涉及69个国家(见表1),主要位于亚洲和中东欧地区,加上非洲三国和大洋洲的新西兰,其中17个为内陆国家。2016年,“一带一路”69个国家国土面积为5277.7万km2,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0.7%,人口总量为47亿,占世界比重为63.2%,经济总量为25.7万亿美元,占世界比重为34%[2]。
从人类发展水平分析,根据2016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[3],世界188个国家中位居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为51个(人类发展指数大于0.8),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55个(人类发展指数介于0.7和0.8之间),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41个(人类发展指数介于0.55和0.7之间),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41个(人类发展指数低于0.55)。2015年“一带一路”69个国家中,极高、高、中等、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分别